时间: 2025-04-26 09:47: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26
原文展示:
长安夜访澈上人 李郢 〔唐代〕 关西木落夜霜凝,乌帽闲寻紫阁僧。 松迥月光先照鹤,寺寒沟水忽生冰。 琤琤晓漏喧秦禁,漠漠秋烟起汉陵。 闻说天台旧禅处,石房独有一龛灯。
白话文翻译:
在关西地区,树叶落下,夜晚霜凝结,我戴着乌帽悠闲地寻找紫阁的僧人。 松树远处的月光首先照在鹤身上,寺庙寒冷,沟里的水突然结冰。 清晨的漏声在秦朝的禁宫中喧闹,秋天的烟雾在汉朝的陵墓上升起。 听说天台山有个古老的禅修处,石室里独自有一盏龛灯。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郢,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此诗可能是作者在长安(今西安)夜访僧人时所作,表达了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长安夜晚寻找僧人时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夜晚的长安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松迥月光先照鹤”一句,以月光照鹤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而“寺寒沟水忽生冰”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清冷、超然的氛围。后两句通过对秦禁和汉陵的描写,引入了历史的厚重感,使得整首诗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历史的深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诗中既有自然的美感,又有历史的深沉,展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和历史沧桑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乌帽闲寻紫阁僧”中的“乌帽”是指什么? A. 黑色的帽子 B. 红色的帽子 C. 白色的帽子 答案:A
诗中“松迥月光先照鹤”中的“松迥”是什么意思? A. 松树近处 B. 松树远处 C. 松树高大 答案:B
诗中“寺寒沟水忽生冰”中的“沟水忽生冰”是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答案:B
诗中“琤琤晓漏喧秦禁”中的“秦禁”是指什么? A. 秦朝的宫禁之地 B. 秦朝的陵墓 C. 秦朝的城市 答案:A
诗中“闻说天台旧禅处”中的“天台”是指什么? A. 天台山 B. 天台寺 C. 天台城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