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曲江渔者得鳜鱼弃之目为师婆鱼 其一》

时间: 2025-08-01 12:27:09

诗句

巨口细鳞初出网,𩼎皮玳瑁乃同斑。

了无骨鲠人人喜,更捣盐齑发笑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2:27:09

原文展示:

巨口细鳞初出网,皮玳瑁乃同斑。了无骨鲠人人喜,更捣盐齑发笑颜。

白话文翻译:

一条大口细鳞的鱼刚从网中捕出,它的皮如同玳瑁般带有斑纹。这条鱼没有刺,人人都喜欢,再加上捣碎的盐和腌菜,更是让人笑逐颜开。

注释:

  • 巨口细鳞:形容鱼的嘴巴大,鳞片细小。
  • 皮玳瑁乃同斑:比喻鱼的皮色像玳瑁一样有斑纹。
  • 了无骨鲠:指鱼没有刺,容易食用。
  • 盐齑:盐和腌菜,常用于调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翌(1097-1167),字无咎,号潜山,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这首诗描绘了渔者捕获的鳜鱼,因其无骨刺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作者观赏渔者捕鱼时所作,通过描绘鳜鱼的特点,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喜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者捕获的鳜鱼的特点。首句“巨口细鳞初出网”,形象地描绘了鱼的外观,巨口细鳞的描述让人仿佛看到了鱼的真实模样。次句“皮玳瑁乃同斑”,用玳瑁的斑纹来比喻鱼的皮色,增添了诗意的美感。后两句“了无骨鲠人人喜,更捣盐齑发笑颜”,直接表达了鱼的无骨刺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以及通过简单的调味就能带来欢乐的情景。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巨口细鳞初出网:描绘鱼的外观特征,巨口细鳞的鱼刚从网中捕出,形象生动。
  2. 皮玳瑁乃同斑:用玳瑁的斑纹来比喻鱼的皮色,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3. 了无骨鲠人人喜:直接表达了鱼的无骨刺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4. 更捣盐齑发笑颜:通过简单的调味就能带来欢乐的情景,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喜爱。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玳瑁的斑纹来比喻鱼的皮色,形象生动。
  • 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鱼的无骨刺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情感真挚。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渔者捕获的鳜鱼,表达了人们对美食的喜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鱼的外观和特性的描写,展现了人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 巨口细鳞:形象地描绘了鱼的外观特征。
  • 皮玳瑁乃同斑:用玳瑁的斑纹来比喻鱼的皮色,增添了诗意的美感。
  • 了无骨鲠:直接表达了鱼的无骨刺特性受到人们的喜爱。
  • 盐齑:通过简单的调味就能带来欢乐的情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用什么来比喻鱼的皮色? A. 玳瑁的斑纹 B. 翡翠的颜色 C. 珍珠的光泽 D. 玛瑙的纹理

  2. 诗中提到的鱼有什么特点? A. 有刺 B. 无骨鲠 C. 鳞片大 D. 嘴巴小

  3. 诗中提到的调味品是什么? A. 盐和腌菜 B. 酱油和醋 C. 辣椒和蒜 D. 糖和蜂蜜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朱翌的其他描写自然和生活的诗作,如《渔父词》等。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渔者的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题晰上人贾岛诗卷 长安县厅 送醉画王处士 和曹监春晴见寄 吊郑宾客 叙事寄荐福栖白(一作听白公话旧) 感知上刑部郑侍郎 秋日同觉公上人眺慈恩塔六韵 金陵怀古 送龙州田使君旧诗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外慕 升西天 蝇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弋者何慕 燃萁煮豆 韭字旁的字 混冒 单耳刀的字 浪迹萍踪 面字旁的字 代为说项 竹字头的字 包含屡的成语 兹兹 包含绥的词语有哪些 甘字旁的字 包含缠的词语有哪些 故交新知 立身行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