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时间: 2025-04-26 07:40:03

诗句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40:03

原文展示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人幽宜眺听,目极喜亭台。
风景知愁在,关山忆梦回。
只言殊语默,何意忝游陪。
连唱波澜动,冥搜物象开。
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
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
常吟塞下曲,多谢幕中才。
河汉徒相望,嘉期安在哉。

白话文翻译

在幽静的环境中,适合远眺与倾听,目光所及,令人喜悦的是亭台楼阁。风景中潜藏着忧愁,关山之间令人忆起往日的梦境。只是在这里说些稀奇的话,却又不知为何我会羞愧于此。连绵的歌声如波澜般荡漾,冥冥中似乎探索到了一些物象的真谛。新秋时节,远处的树木归来,残留的雨水伴随着轻微的雷声。檐外的长空尽头,尊前只见一只孤鸟飞来。我常吟唱《塞下曲》,非常感谢幕中才子。河汉遥遥相望,良辰美景究竟何在呢?

注释

  • 幽宜:幽静而宜人。
  • 亭台:这里指的是风景名胜的亭子和楼阁。
  • 风景知愁在:风景中隐藏着愁苦的情感。
  • 殊语默:说不同的话语却默默无言。
  • 忝游陪:感到羞愧于陪伴他人游玩。
  • 波澜动:形容歌声的激荡。
  • 冥搜物象:在深沉中探索物象的真谛。
  • 残雨拥轻雷:残留的雨水伴随着轻微的雷声。
  • 独鸟来:孤独的小鸟飞来。
  • 塞下曲:指的是边塞的歌曲,常常表达战斗和思乡之情。
  • 河汉:指银河,象征遥远而美好的期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适(约703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生于山西,后居长安。他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边塞的壮丽景色和士兵的悲壮情怀,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寄托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高适和朋友们在云南亭聚会时,赋诗畅饮,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友人陪伴的感激,同时也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思考。此时正值新秋,秋雨渐停,雷声轻响,诗人把自然景色与自己的情感相结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诗意。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高适在自然与友谊中游刃有余的情感。开篇便以“人幽宜眺听”描绘出静谧的环境,营造出适合思考与沉吟的氛围。接下来,诗人用“目极喜亭台”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赞叹,继而通过“风景知愁在”引入了内心的忧愁,表现了美景与愁苦的对比。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耐人寻味。

在诗中,诗人用“连唱波澜动”描绘了欢快的歌声,似乎在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而“新秋归远树,残雨拥轻雷”则将季节的变化与诗人的心境紧密结合,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循环。诗人在“檐外长天尽,尊前独鸟来”中,展现了孤独与思考,暗示着对友人的依恋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高适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人幽宜眺听:在幽静的环境中,适合远眺与倾听。
  2. 目极喜亭台:目光所及,令人喜悦的是亭台楼阁。
  3. 风景知愁在:风景中潜藏着忧愁。
  4. 关山忆梦回:关山之间令人忆起往日的梦境。
  5. 只言殊语默:说不同的话语却默默无言。
  6. 何意忝游陪:不知为何我会羞愧于此。
  7. 连唱波澜动:连绵的歌声如波澜般荡漾。
  8. 冥搜物象开:在深沉中探索物象的真谛。
  9. 新秋归远树:新秋时节,远处的树木归来。
  10. 残雨拥轻雷:残留的雨水伴随着轻微的雷声。
  11. 檐外长天尽:檐外的长空尽头。
  12. 尊前独鸟来:尊前只见一只孤鸟飞来。
  13. 常吟塞下曲:我常吟唱《塞下曲》。
  14. 多谢幕中才:非常感谢幕中才子。
  15. 河汉徒相望:河汉遥遥相望。
  16. 嘉期安在哉:良辰美景究竟何在呢?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情感进行比喻,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赋予自然景象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探讨人际关系与人生哲理,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友谊的感激,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幽静: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 亭台:象征美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情怀。
  • 秋天: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
  • :象征自由与孤独。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诗歌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情感共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秋”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人对“亭台”的态度是?

    • A. 不喜欢
    • B. 喜悦
    • C. 忽略
    • D. 失望
  3. “河汉徒相望”意指什么?

    • A. 友人相聚
    • B. 自然景色
    • C. 渺茫的期盼
    • D. 忧愁的回忆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高适的《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但高适更侧重于抒发个人情感与思考,而王之涣则强调了壮观的景色与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高适诗集》

以上内容为对《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望江南 其四 望江南 其十五 望江南 元夜即事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其三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二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一 望江南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蹊的词语有哪些 权重秩卑 浪声浪气 風字旁的字 稠人广座 振履 出入无常 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癶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体物缘情 兴兵动众 户字头的字 福禄双全 乱萌 拨醅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