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30: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30:13
原文展示:
二使者游东山酒后寄诗走笔次韵 张栻 〔宋代〕 壮岁几成山水癖,年来袖手不能豪。 忽传灯底诗篇好,但想云间屐齿高。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在壮年时几乎成了山水的狂热爱好者,但近年来却因某种原因无法再豪情满怀。忽然间传来了灯下写就的诗篇,让人只想着那云端之上高高的屐齿。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南宋著名理学家、文学家,与朱熹、吕祖谦并称“东南三贤”。他的诗文多表现理学思想,风格清新自然。此诗可能是在他晚年,因某种原因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游历山水,但仍对诗歌创作充满热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张栻晚年,可能因身体或其他原因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游历山水,但他对诗歌的热爱依旧不减。诗中表达了他对过去山水生活的怀念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壮年时的山水癖好和晚年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诗中的“壮岁几成山水癖”描绘了诗人年轻时对山水的热爱,而“年来袖手不能豪”则表达了晚年的无奈和失落。后两句“忽传灯底诗篇好,但想云间屐齿高”则通过灯下诗篇的传颂,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向往和对高妙诗篇的赞美。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山水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山水生活的怀念和对诗歌创作的向往,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深刻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和山水的热爱。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袖手”比喻什么? A. 无所作为 B. 积极参与 C. 悠闲自在 答案:A
诗中的“云间屐齿高”比喻什么? A. 高妙的诗篇 B. 高耸的山峰 C. 高远的志向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张栻的其他诗作,如《游南岳》、《寄朱晦庵》等,这些作品也体现了他的理学思想和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朱熹的诗作进行对比,如《观书有感》、《春日》等,朱熹的诗作也多表现理学思想,但风格更为严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张栻集》、《宋诗选注》等,这些书籍收录了张栻的诗文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理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