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32:47
诗词名称: 和陶饮酒二十首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顷者大雪年,海派翻玉英。
有士常痛饮,饥寒见真情。
床头有败榼,孤坐时一倾。
未能平体粟,且复浇肠鸣。
脱衣裹冻酒,每醉念此生。
白话文翻译:
最近的大雪年,海面上翻起了像玉一样的浪花。
有一个士人常常痛快地饮酒,饥寒中显出他真挚的情感。
床头有一个破旧的酒坛,独自坐着时我常常倾杯而饮。
还未能平息肚子里的饥饿,肠胃却又开始鸣叫。
脱去外衣裹着酒,醉后常常思念这辈子。
注释:
- 顷者: 最近。
- 大雪年: 指的是雪下得很大的年份。
- 海派: 形容海浪翻涌的样子,像玉一样。
- 士: 指有志之士。
- 败榼: 破旧的酒坛。
- 倾: 倾倒,饮酒的动作。
- 平体粟: 平息肚子里的饥饿。
- 浇肠鸣: 指肠胃发出声音,形容饥饿。
- 脱衣裹冻酒: 脱去衣服,裹着酒,表现对酒的渴望。
典故解析:
- 陶渊明: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以“饮酒”诗著称,代表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 诗中提到的“士”可以理解为与陶渊明志同道合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诗人、书法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个性,又有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社会动乱之时。苏轼在经历了官场的风波后,逐渐向隐逸生活靠拢,常借酒消愁,表达对人生、对理想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大雪年里一个士人的饮酒情景,展现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中“海派翻玉英”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美丽与壮观,反映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而“饥寒见真情”则表达了在艰难困苦中,人与人之间真情的体现。通过“床头有败榼”的意象,暗示了孤独与生活的窘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在诗的最后,诗人通过“脱衣裹冻酒”的行为,表现了对酒的渴望,同时也象征着一种对生活的放弃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世俗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顷者大雪年: 诗人提到一个特定的年份,暗示自然环境的严酷。
- 海派翻玉英: 形容海浪的壮观,传达出一种气势。
- 有士常痛饮: 引入人物,表现其豪放的性格。
- 饥寒见真情: 在困境中显露出人性的真诚。
- 床头有败榼: 体现生活的窘迫,酒坛的破旧象征着诗人的孤独。
- 未能平体粟: 表达饥饿感,暗示生活的艰辛。
- 且复浇肠鸣: 形象地描绘饥饿的生理反应。
- 脱衣裹冻酒: 含蓄地表达对酒的热爱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 “海派翻玉英”将海浪比作玉,形象生动。
- 拟人: “肠鸣”赋予生理现象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在困境中对人性真诚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大雪: 代表严冬,象征着生活的困境。
- 海派: 自然的壮丽,与人的内心感情形成对比。
- 败榼: 破旧的酒坛,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对过去的怀念。
- 酒: 既是消愁的手段,也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士”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陶渊明
- C. 志同道合的人
- D. 其他诗人
-
诗中的“脱衣裹冻酒”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寒冷的抵抗
- B. 对酒的渴望
- C. 对生活的放弃
- D. 对理想的追求
-
诗中“海派翻玉英”所描绘的意象是?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饮酒》系列诗作,探讨隐逸生活与饮酒的主题。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饮酒的豪情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陶渊明与苏轼的饮酒诗对比:两者都表现了饮酒的乐趣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陶渊明更偏向于田园诗的宁静,而苏轼则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中反思人生,情感更为复杂。
参考资料:
以上内容为对苏轼《和陶饮酒二十首》的详细解析和鉴赏,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