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过孟浩然旧居》

时间: 2025-05-02 12:17:07

诗句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

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

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

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17:07

过孟浩然旧居

原文展示:

命合终山水,才非不称时。
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
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
平生谁见重,应只是王维。


白话文翻译:

命运与山水相合,才华并非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
墓边孤零零长着树,身后却没有儿女相伴。
我所写的诗篇早已散尽,唯有道德的碑铭长存。
生平谁能真正重视我,想来只有王维一人。


注释:

  • 命合终山水:命运恰似这终生的山水,暗示命运如山水般自然流转。
  • 才非不称时:才华并不是不被重视,而是未能遇到合适的时机。
  • 冢边空有树:指墓地旁边长满了树木,象征孤寂。
  • 身后独无儿:身后没有儿女,表现一种孤独和无奈。
  • 散尽诗篇本:指自己所创作的诗歌已经散去,暗示对往日创作的无奈。
  • 道德碑:指的是道德的标志,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将永存。
  • 平生谁见重:生前有谁真正重视过我?
  • 应只是王维:王维是诗人所敬重的同代诗人,暗示只有他能理解自己的才华。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朱庆馀,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闻名,常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朱庆馀游览孟浩然旧居时,透过对孟浩然的追忆,表达了他对自身命运和才华的感叹。

诗歌鉴赏:

朱庆馀的《过孟浩然旧居》是一首蕴含深厚情感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孟浩然旧居的追忆,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艺术价值的深刻思考。首句“命合终山水”,从命运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暗示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索。

接着,诗人提到“才非不称时”,他意识到自己的才华并非无人问津,而是未能遇到合适的时机。这种感悟反映了诗人对时代环境的敏感,表现出对时局的无奈与思考。

“冢边空有树,身后独无儿”,这一句通过对孟浩然墓前树木的描写,表现出一种孤独的情感,诗人身后没有儿女的陪伴,暗示着他对人世间亲情的渴望与失落。

后两句“散尽诗篇本,长存道德碑”,则是对自身创作的反思,诗人感到自己的诗篇已被尘世间遗忘,而真正值得铭记的却是道德与品德。这种对价值观的探索,体现了朱庆馀对人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结合上,构建起了一个悲凉而又充满哲理的画面,既有对好友的怀念,也有对自身命运的无奈,表现了唐代文人特有的孤独感与自省精神。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第一句:表现命运与自然的和谐,却感叹人生的无常。
    • 第二句:强调虽然才华出众,但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流露出对时代的无奈。
    • 第三句:表达了对自己诗作的惋惜与对道德理想的不懈追求。
    • 第四句:在生前难以得到重视的人,只有志同道合的王维。
  2.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命合”与“才非”,形成对称的美感。
    • 隐喻:用“树”与“冢”隐喻生命的孤独与消逝。
  3.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对友人的怀念、对自身命运的自省以及对道德理想的追求,展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自然与命运的流转,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
  • :象征孤独,反映出生命的无常。
  • 道德碑:象征着永恒的价值与精神追求。

互动学习:

  1. 选择题:朱庆馀在诗中提到的“道德碑”象征什么? A. 诗篇
    B. 人生的孤独
    C. 高尚的品德
    D. 友谊

  2. 填空题:朱庆馀的“身后独无儿”反映了他对__的渴望。

  3. 判断题:朱庆馀认为自己的才华未被重视。 (对/错)

答案

  1. C
  2. 亲情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山居秋暝》。
  • 诗词对比:朱庆馀与王维在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悟上的异同,王维常以自然作为寄托,而朱庆馀则更关注自身命运与情感的交融。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记》

相关查询

冬日卫枢至 小舟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伤朱寺丞 夏日即事 湖山小隐二首 寄题僧院庭竹 送谢氏昆仲归闽中 送范寺丞 赠当途朱仲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琢刻 常陈 情理难容 鹿幦 靑字旁的字 匕字旁的字 包含帽的词语有哪些 百中百发 雷岸 用字旁的字 朱校 以攻为守 走之旁的字 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缘凑巧 策名委质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