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43: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43:31
送僧往台岳
朱庆馀 〔唐代〕
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
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
天寒岳寺出,日晚岛泉清。
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离开五城讲经的场景,诗人回忆起在海边悠闲行走的日子。触碰到雪的麻衣显得宁静,登上山时轻便的竹杖也显得轻盈。寒冷的天气使得岳寺显得更加清幽,夕阳西下时,岛上的泉水清澈可见。坐在一起的幽静时光,谁能理解我此时的心情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岳寺”可理解为道教或佛教中的名山大川,象征着修行和向往的境地。
作者介绍: 朱庆馀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于盛唐时期,经历了政治动荡,但仍在诗歌上有着显著成就。他的诗风清新,常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不安,但文化交流活跃,诗人用此诗表达了对僧侣的送别及内心的思索,反映出他对人生命运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
《送僧往台岳》是一首以送别为主题的诗。诗人在离别之际,回望与僧侣共度的宁静时光,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自然的向往。首联“五城初罢讲,海上忆闲行”展示了离别的场景,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回忆的珍贵。接下来的“触雪麻衣静,登山竹锡轻”则通过对僧侣形象的描绘,渲染了修行的清净与轻盈。寒冷的天气与清澈的泉水形成强烈对比,增强了诗的意境,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清新的情感。在结尾“坐与幽期遇,何人识此情”中,诗人发出感慨,表达了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修行生活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内心情感的探寻,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对僧侣的描绘?
“何人识此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