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招韩武康章》

时间: 2025-07-27 11:38:10

诗句

山僧虽不饮,酤酒引陶潜。

此意无人别,多为俗士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38:10

原文展示

招韩武康章
皎然 〔唐代〕
山僧虽不饮,酤酒引陶潜。
此意无人别,多为俗士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山中的和尚虽然不喝酒,但却用酒来引导陶渊明的精神。这样的想法无人能理解,反而常常被世俗的人所厌恶。

注释

  • 山僧:指山中修道的和尚,常常隐居于山林。
  • 酤酒:指卖酒或饮酒,这里暗指喝酒。
  • 陶潜:指陶渊明,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以隐居生活和高洁的品格为人所知。
  • 此意:指诗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 俗士:指普通的世俗人,通常与高洁的品格相对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皎然,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山水、隐居生活为主题,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反映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的反思。诗中提及的陶渊明,象征着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认同和对世俗偏见的批判。诗人通过“山僧”和“陶潜”两个形象,构建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世界。诗中的“酤酒”不仅是一种饮酒行为,也是对陶渊明所崇尚的“饮酒作诗”生活方式的呼应,显示出一种隐逸的洒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同时,诗中对“此意无人别”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表明即使有高洁的理想,但在现实中却常常被误解和嫌弃。这种情感的表达深刻而真实,折射出唐代士人的精神困境及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反思。

整首诗在平淡中透出深意,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执着,体现了皎然诗风中追求自然、超然物外的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山僧虽不饮:强调和尚的清心寡欲,表明他不饮酒的选择。
  2. 酤酒引陶潜:通过饮酒来引导陶渊明的精神,表达出对陶渊明隐逸生活的向往。
  3. 此意无人别:感叹自己的思想无人理解,表达出内心的孤独。
  4. 多为俗士嫌:指出世俗的人常常对这种思想感到厌恶,反映出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山僧”与“俗士”形成鲜明对比,强调两者的差异。
  • 隐喻:用“酤酒”隐喻对陶渊明理想生活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偏见的批判,传达出一种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和对现实的失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僧:象征高洁与隐逸的生活。
  • 陶潜:象征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理想。

文化内涵
这些意象反映了中国古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功利的反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山僧”指的是哪种人?
    A. 诗人自己
    B. 高僧
    C. 普通人

  2. “酤酒引陶潜”中的“陶潜”指的是哪位著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3. 诗人对世俗士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爱
    B. 嫌恶
    C. 无所谓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系列
  • 王维《竹里馆》

诗词对比
与陶渊明的《饮酒》相比,皎然的《招韩武康章》更侧重于表达隐士生活的孤独感和对世俗的反思,而陶渊明的作品则更强调与自然的和谐与洒脱。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形式与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研究》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留春令 效吟社诸子留春 留春令 留春令 中秋夜红楼离席 留春令 留春令 除夕书颂丁巳开岁 留春令 题湖帆夫妇画梅合卷 留春令 留春令•浣手绣观音 留春令 其三 留春令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幾字旁的字 市买 郑昭宋聋 束身就缚 鼓楫 小字头的字 干字旁的字 包含粟的词语有哪些 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鼓退 没精打彩 机不容发 包含眦的成语 绮纨之岁 秤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车字旁的字 拔地摇山 谢鲍 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