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33: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33:07
奉酬袁使君高春游鶺鴒峰兰若见怀
作者: 皎然 〔唐代〕
鶺鴒中峰近,高奇古人遗。
常欲乞此地,养松挂藤丝。
昨闻双旌出,一川花满时。
恨无翔云步,远赴关山期。
跻险与谁赏,折芳应自怡。
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
已见郢人唱,新题石门诗。
在鶺鴒峰的中间,山峰近在咫尺,奇特的景色是古人留下的遗迹。我常常想要乞求这一片美景,以便栽种松树,挂上藤丝。昨天听说双旌飘扬,满山遍野的花儿盛开的时候。可惜没有乘云而至,远赴关山的机会。攀登险峰与谁共赏,折取芳香的花朵也应自得其乐。遥想那忘却归途的趣味,喜悦的是春天的景色来得迟。已经看见郢人高歌,新的题目在石门吟咏。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春天,可能是皎然与袁使君一同游览鶺鴒峰时的即兴之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春天美景的欣赏。
这首诗以鶺鴒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春游的期待与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开头就勾勒出一幅山峰高耸、古朴奇特的画面,给人以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接着,诗人表达了对这片美景的渴望,想要在此地养松挂藤,生出一种隐居山林的情怀。随着诗歌的推进,诗人提到了昨日的游玩情景,感受到春天花开的繁盛,同时也流露出对无法与友人共赏的遗憾。
后半部分的“遥知忘归趣,喜得春景迟”则是对春天的深情眷恋,表现出一种不愿离去的心态。最后一句提到“郢人唱”,则让整首诗的情感升华,将个人的感慨与古人的诗歌联系在了一起,展现出诗人对诗歌与友谊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全诗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鶺鴒”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鹰
B. 鸟
C. 龟
D. 鱼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失落
B. 期待
C. 忧伤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皎然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鸟鸣涧》,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王维更侧重于宁静与和谐,而皎然则更强调人与自然的情感交融与思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