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04:54
奉酬袁使君高寺院新亭对雨(其亭即使君所创)
作者: 皎然 〔唐代〕
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
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
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
这座亭子的痕迹是如此轻淡,所有美好的事情都随你而来。
法界中飘洒着香雨,禅窗外洒落着竹风。
浮云披上了夕阳的景色,高高的鹤在秋空中飞翔。
四周的山峦已经沉寂已久,宁愿期待此时的重聚。
此诗无明显典故,但“高寺院”与“禅”相关联,反映了唐代盛行的禅宗文化。诗中提到的“高鹤”象征着高洁的品德,常用于表达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皎然,唐代诗人,生于盛唐,著有诗歌和文集。其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袁使君在寺院新建亭子时,诗人以此亭为题,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时抒发了对自然景色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这首诗以新亭为背景,展示了诗人与袁使君之间的深厚情谊。开篇“兹亭迹素浅,胜事并随公”,不仅描绘了亭子的朴素风貌,更隐喻了友谊的珍贵与纯粹。接下来的“法界飘香雨,禅窗洒竹风”,则通过雨与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禅宗意境的追求。
“浮烟披夕景,高鹤下秋空”一联,描绘了黄昏时分的自然景象,浮烟和高鹤意象交织,既有空灵之美,又传达出一种隐约的孤寂与思索。最后一句“冥寂四山久,宁期此会同”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相聚的期待,反映出一种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禅宗哲理的领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兹亭迹素浅”中的“素”指什么? A. 颜色 B. 朴素 C. 纹理
“法界飘香雨”中的“法界”指什么? A. 自然界 B. 佛教的境界 C. 人间的世界
诗中“浮烟披夕景”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A. 夜晚 B. 黄昏 C. 早晨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