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

时间: 2025-05-01 08:20:23

诗句

一茎白发已堪嗟,况是东风两鬓华。

醉里误将裙作纸,老来羞以帽簪花。

疏狂不识眉双结,敏捷曾经手八叉。

闲喜日长公馆静,自分新火试新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8:20:23

原文展示: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 一茎白发已堪嗟,况是东风两鬓华。 醉里误将裙作纸,老来羞以帽簪花。 疏狂不识眉双结,敏捷曾经手八叉。 闲喜日长公馆静,自分新火试新茶。

白话文翻译: 一根白发已足以让人叹息,更何况是春风吹拂下的两鬓斑白。 醉酒中误把裙子当作纸张,年老时羞于用帽子簪花。 疏狂到不认识双眉紧锁,敏捷的手曾经像八叉那样快速。 闲暇时喜欢长日公馆的宁静,自己分火尝试新茶。

注释:

  • 一茎白发:一根白发,比喻年老。
  • 东风:春天的风。
  • 两鬓华:两鬓的头发变白,指年老。
  • 裙作纸:醉酒中的误认,比喻糊涂。
  • 帽簪花:用帽子簪花,古代男子的一种装饰,这里指年老不再追求外表。
  • 眉双结:双眉紧锁,表示忧愁或思考。
  • 手八叉:形容手动作迅速。
  • 新火:新点燃的火,指新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基,明代诗人,其诗多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此诗是寄给友人王允原的,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日,诗人身处山西,寄给远方的友人,诗中流露出对年华老去的哀叹和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白发、醉酒、老态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老去的自我嘲讽。诗中“醉里误将裙作纸”一句,既展现了诗人的疏狂不羁,又隐含了对现实的逃避。而“闲喜日长公馆静”则透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前文的忧郁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传达了深刻的生命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茎白发已堪嗟”:直接表达了对衰老的哀叹。
  • “况是东风两鬓华”:进一步以春风吹拂下的白发,加深了时光流逝的感慨。
  • “醉里误将裙作纸”:通过醉酒中的误认,展现了诗人的疏狂。
  • “老来羞以帽簪花”:表达了年老后不再追求外表的羞涩。
  • “疏狂不识眉双结”:形容自己的疏狂到不认识忧愁。
  • “敏捷曾经手八叉”:回忆过去的敏捷,与现在的老态形成对比。
  • “闲喜日长公馆静”: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自分新火试新茶”:以尝试新茶的动作,展现了诗人对新生活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裙作纸”比喻醉酒中的糊涂。
  • 对比:如“敏捷曾经手八叉”与“老来羞以帽簪花”形成对比。
  • 拟人:如“东风两鬓华”将春风拟人化,赋予其吹白头发的能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老态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对宁静生活的描述,展现了对简单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 白发:象征衰老和时光的流逝。
  • 东风:春天的风,象征新生,但在这里与白发结合,增添了哀愁。
  • 裙作纸:醉酒中的误认,象征糊涂和逃避现实。
  • 帽簪花:古代男子的装饰,这里象征年老后的羞涩和不再追求外表。
  • 新火试新茶:象征对新生活的期待和尝试。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醉里误将裙作纸”一句,诗人用什么来比喻醉酒中的糊涂? A. 裙子 B. 纸张 C. 帽子 D. 花
  2. “老来羞以帽簪花”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羞涩 B. 自豪 C. 愤怒 D. 悲伤
  3. 诗中“闲喜日长公馆静”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什么的向往? A. 热闹 B. 宁静 C. 忙碌 D. 旅行

答案: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杨基的其他作品,如《天平山中》等,以了解其诗歌风格。 诗词对比: 可以与唐代诗人杜甫的《春望》对比,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多体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选》
  • 《杨基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 对酒 和王东卿绝句四首 伤春 寻诗两绝句 清明二绝·其二 寻诗两绝句 早行 忆秦娥(五日移舟明山下作) 浣溪沙·离杭日梁仲谋惠酒极清而美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枉道速祸 包含叽的词语有哪些 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乏劣 移宫易羽 飞字旁的字 瑳磨 莲花座 痛饮 以名取士 三分似人,七分似鬼 门字框的字 儿字旁的字 更深人静 草字头的字 野开头的成语 入字旁的字 言行相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