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7 06:43:27

诗句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轻黄缀雪枝。

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风元自未曾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3:27

原文展示:

未教落素混冰池,且看轻黄缀雪枝。越使可因千里致,春风元自未曾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不要让白色的蜡梅花落入冰冷的池水中,而应当看看那轻盈的黄色花朵点缀在雪枝上。即使是远道而来的人,也可以因此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但春风本身却并不知道这些。

注释:

  • 未教:不让,禁止。
  • 落素:白色的蜡梅花。
  • 混冰池:与冰冷的池水混合。
  • 轻黄:轻盈的黄色蜡梅花。
  • 缀雪枝:装点在雪白的树枝上。
  • 越使:即使是;远道而来的。
  • 千里致:千里之外的来访者。
  • 春风元自未曾知:春风本身并不知道这些。

典故解析:

蜡梅花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被用作春天的象征,因其在寒冬腊月中绽放,预示着春天的来临。诗中提到的“千里致”可能指的是古代文人往来不易,借此表达对友情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晁补之(约1050年-1110年),字公美,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常融入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宋代,时代背景复杂,政治动荡,作者常借自然景象表达对人事的思考与感慨。

诗歌鉴赏:

《谢王立之送蜡梅五首》其一,是晁补之对蜡梅花的赞美和对送行友人的感慨。诗中通过描绘蜡梅花在严冬中的独特风姿,表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仅是对自然环境的挑战,更是对人情世故的深刻反思。诗人以“未教落素混冰池”开篇,生动地描绘出蜡梅花的清丽与不屈,紧接着又通过“轻黄缀雪枝”的描写,将蜡梅与冬雪相映成趣,展现出一种冷艳的美感。在联系到“春风元自未曾知”时,诗人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类情感联系在一起,折射出一种对友人的期待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友情的珍惜。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未教落素混冰池”:不让白色蜡梅花落入冰冷的池水中,表现出对蜡梅的珍视。
    2. “且看轻黄缀雪枝”:期待看到蜡梅花轻盈地装点在雪枝上,展现出花朵的美丽与活力。
    3. “越使可因千里致”:即使远道而来的人也能因为蜡梅而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蜡梅的吸引力。
    4. “春风元自未曾知”:春风并不知道这些情感的变化,暗示自然的无情与人情的复杂。
  • 修辞手法

    • 对比:白色蜡梅与冰冷池水的对比,暗示生命的坚韧与环境的冷酷。
    • 比喻:将蜡梅与春风相提并论,表现春天的温暖与人情的温暖。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蜡梅花的描写,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蜡梅:象征坚韧与希望,代表着在逆境中仍能绽放的生命力。
  • 冰池:象征冷酷与孤独,形成与蜡梅的鲜明对比。
  • 春风:象征温暖与希望,代表着人们对未来的憧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未教落素混冰池”中的“素”指的是什么? A. 白色
    B. 黑色
    C. 红色

  2. 诗人通过蜡梅的描写想表达什么情感? A. 对友情的珍视
    B. 对自然的无情
    C. 对时间的流逝

  3. “春风元自未曾知”中的“春风”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界的变化
    B. 人的情感
    C. 友人的到来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梅花》:同样描写梅花在寒冬中的意象,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 陶渊明的《饮酒》:探讨自然与人生的关系,与《蜡梅》有着相似的主题。

诗词对比

  • 晁补之的《蜡梅》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两者都涉及自然与人情的结合,但前者侧重于蜡梅的坚韧与美丽,而后者更关注离别时的感伤与思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晁补之研究》

相关查询

郊庙歌辞。享龙池乐章。第二章 中秋夜不见月 中秋月 其一 中秋月 中秋夜不见月 中秋歌 谕学 又赋十五夜月 蜡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盈盈带水 众星攒月 里字旁的字 掩获 包含下的成语 好玩 三护 七擒七纵 鼠字旁的字 火字旁的字 进贤退佞 魂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摊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水字旁的字 闰年 相提而论 身字旁的字 遗子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