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中牟》

时间: 2025-04-26 02:58:39

诗句

颓城百雉拥高秋,驱马临风想圣丘。

此道门人多未悟,尔来千载判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8:39

原文展示:

王安石《中牟》

颓城百雉拥高秋,
驱马临风想圣丘。
此道门人多未悟,
尔来千载判悠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颓废的城墙和秋高气爽的天空交相辉映。我骑马迎风而行,思绪飞扬,仿佛在想起那圣贤的高峰。可是这条通往智慧的道路,许多门徒仍然未能领悟。自古以来,已经过去了千年,人生的道理依旧难以理解。

注释:

  • 颓城:指破败的城池,象征衰败与无奈。
  • 百雉:雉,古代城墙上的防御结构;此处形容城墙的数量之多,暗示城市的防御坚固。
  • 临风:迎风而行,感受秋风的清爽。
  • 圣丘:指圣人的高峰,象征智慧与理想。
  • 此道:指通往智慧和真理的道路。
  • 门人:指学习的人,学生,后辈。
  • 判悠悠:指对人生或事物的判断,感慨时间的流逝和道理的难懂。

典故解析:

“圣丘”可能暗指古代圣贤的教诲,象征着高尚的理想和追求;而“千载”则强调了时间的无情流逝,表明道理的揭示需要漫长的时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倡导变法,主张改革,代表作有《题临安邸》、《梅花》等。他的诗风清新、高远,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安石政治生涯中期,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同时,诗中流露出对门徒领悟能力的失望,表现出他对教育的深刻关注。

诗歌鉴赏:

《中牟》通过描绘颓城和驾马临风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后辈学习的失望。诗中的“颓城”象征着衰败的社会,暗示着历史的无情与时间的流逝;而“驱马临风”则展现了一种向上追求的姿态,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坚定与执着。诗的后两句通过对“此道门人多未悟”的叹息,揭示了教育和领悟的艰难,暗示了即使是千年以前的圣贤之道,依然难以被后人所领会。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深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考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颓城百雉拥高秋”: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城墙破败却显得有些壮观,寓意着历史的沧桑。
    • “驱马临风想圣丘”:骑马在风中,想起那些圣贤,表现追求理想的心情。
    • “此道门人多未悟”:反映对后辈的失望,许多人仍未能领悟道理。
    • “尔来千载判悠悠”:强调时间的流逝与道理的难懂,感叹千年的智慧未能被完全领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城市的衰败比作人的无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颓城百雉”和“驱马临风”,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以及对教育和领悟难度的感慨,揭示了历史与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颓城:象征历史的沧桑与社会的衰败。
  • 百雉:表明防御与固守,暗示对传统的依赖。
  • 高秋:象征清明与高远,表现一种理想的追求。
  • 圣丘:代表智慧与教诲,象征向往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颓城”象征什么? A) 繁荣
    B) 衰败
    C) 学问

  2. “此道门人多未悟”中的“此道”指的是什么? A) 学习之道
    B) 通往智慧的道路
    C) 生活之道

  3. “尔来千载”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感叹时间流逝
    B) 高兴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安石的《中牟》与杜甫的《登高》都表达了对历史与人生的感慨,但王安石更强调对智慧的追求,而杜甫则更注重对个人命运的反思。

参考资料:

  1. 《王安石诗文选》
  2. 《宋代文学史》
  3.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西江月 渔家傲(往岁阻风长芦,夜半舟中所见如此) 生查子 木兰花 点绛唇(内子生日) 好事近 好事近(青阳道中见梅花。是日微风,花已有落者) 清平乐 蝶恋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羊字旁的字 丰年玉荒年谷 走之旁的字 时刻表 二字旁的字 予智予雄 舟字旁的字 大吼大叫 包含辉的词语有哪些 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艮字旁的字 托门子 搔耳捶胸 不得已而为之 安居乐俗 无以自遣 会道能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