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

时间: 2025-05-03 17:17:06

诗句

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得此诗后,梦与兄同游山中,故为此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17:06

原文展示

次韵子瞻再游径山
作者:苏辙

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得此诗后,梦与兄同游山中,故为此篇。


白话文翻译

我的兄长在东南游历,我在梦中也跟随他。
径山的美名我早已听闻,心中向往穿越云雾而去。
梦中经过山前的小溪,脚冷得猛然渡过。
抬头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走到寺庙时正碰上霜日。
香炉里烹制的山珍野味,野外小路上我踏着藤鞋走。
我和兄长曾共同游历之地,轻盈跃步踏上高处。
崎岖山路常常让我脚生茧,迷惘之中我屡次回顾。
何年我放弃微薄的官职,携手同行在众山之路。
得此诗后,梦中与兄长一同游山,故而写下此篇。


注释

字词注释:

  • 径山:地名,指径山,位于浙江省。
  • 梦中去:指在梦中和兄长一同游玩。
  • 霜日:指清晨的阳光照耀下带有霜气的景象。
  • 香厨:指寺庙中的厨房,通常用来烹饪供奉的食物。
  • 骞足:形容轻快的步伐。
  • :指脚上的茧。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兄长”,指的是苏辙的兄长苏轼,两人情谊深厚,常常一起游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与兄苏轼共同被誉为“苏门四学士”。苏辙在文学上以诗、文、词俱佳,尤其擅长议论和抒情。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苏辙得知兄长苏轼再游径山后,缅怀往昔共游的情景而作。通过梦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兄长的思念和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梦境为媒介,深刻地表达了苏辙对兄长的怀念和对往日游玩的追忆。诗的开头用“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引入,展示了兄弟间深厚的感情,而“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则表现了对径山的向往与熟悉。接下来的描写则逐步展开梦中的游历,溪水、山峰、寺院的意象交织在一起,仿佛读者也能跟随诗人的思绪,感受到那份清新和宁静。尤其是“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山中美食与悠闲的行走,让人感受到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愉悦。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了对兄长的深情和对自然的赞美,情感真挚而动人。最后两句,作者回忆起自己放弃官职的决定,更加突显出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苏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兄东南游,我亦梦中去。
    开篇表明兄弟情谊,作者在梦中追随兄长的脚步。

  2. 径山闻已熟,往意穿云雾。
    强调对径山的向往与熟悉,表现了对游历的渴望。

  3. 梦经山前溪,足冷忽先渡。
    细腻描绘梦中景象,溪水的冰冷传递出清新感受。

  4. 举头云峰合,到寺霜日莫。
    描绘自然景观,表现出清晨的宁静与神圣。

  5. 香厨馔岩蔌,野径踏藤屦。
    表达对美食的渴望和对自然的亲近。

  6. 平生共游处,骞足蹑高步。
    追忆兄弟共同游玩的美好时光。

  7. 崎岖每生胝,眩晃屡回顾。
    描绘山路的艰辛与对过去的回顾。

  8. 何年弃微官,携手众山路。
    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与对官场生活的反思。

  9. 得此诗后,梦与兄同游山中,故为此篇。
    说明写作动机,梦中的游历成为创作的灵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梦中”表现对兄长的思念与向往。
  • 对仗:如“足冷忽先渡”,显示出诗的韵律美。
  • 意象:山、溪、寺等自然意象的运用,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兄弟间深厚的情谊、对自由与自然的向往,以及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反映出一种人生态度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径山:象征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融合。
  • 云峰:代表高远的理想和壮丽的自然景观。
  • 溪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清新。
  • 寺庙:象征宁静与内心的安宁。
  • 藤屦:代表简朴的生活方式与亲近自然的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辙的兄长是谁? A. 苏轼
    B. 李白
    C. 杜甫
    D. 陶渊明

  2. 诗中提到的“径山”位于哪个省? A. 浙江
    B. 江苏
    C. 湖南
    D. 四川

  3. 诗中“香厨馔岩蔌”描绘了什么? A. 美丽的风景
    B. 美味的食物
    C. 兄弟的情谊
    D. 自然的宁静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苏轼
  • 《望岳》——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辙《次韵子瞻再游径山》苏轼《水调歌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兄弟的思念,但苏辙更侧重于梦境中的游历,而苏轼则表现出更为浓厚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诗三百首》
  2. 《苏轼与苏辙》
  3.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通过上述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苏辙的《次韵子瞻再游径山》,感受宋代文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同刘景文登大安阁 同杨希仲吴子进李希孝张景良北关纳凉晚过大 赠金堤刘承制景文 菩萨蛮·百花含蓓东风里 谪宋徙亳初闻周璠琵琶 南歌子(谯园作) 忆庐山示无斁弟 送外舅杜侍御使陕西自徐州移作 酴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男耕女织 碰触 人字头的字 新篁 业字旁的字 归正邱首 契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矢字旁的字 信步而行 包含慢的词语有哪些 第一号 包含凿的成语 兔起鹘落 内艰 非所计也 行字旁的字 气字旁的字 窥知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