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3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8:36
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
曾读大般若,细感肸蚃听。
当时把斋中,方寸抱万灵。
忽复入长安,蹴踏日月宁。
老方却归来,收拾可丁丁。
拂拭尘几案,开函就孤亭。
儒书难借索,僧签饶芳馨。
驿驿不开手,铿铿闻异铃。
得善如焚香,去恶如脱腥。
安得颜子耳,曾未如此听。
听之何有言,德教贵有形。
何言中国外,有国如海萍。
海萍国教异,天声各泠泠。
安排未定时,心火竞荧荧。
将如庶几者,声尽形元冥。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年老时对佛教经典的依赖,以及对妻子传授黄经(古代经典)的期望。诗中提到,黄经虽小,却值得细细品味。作者曾深入研究大般若经,感受到其中的深奥。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作者回到繁华的长安,感慨岁月流逝,整理自己的书桌,准备再次学习。然而,借书不易,寺院的签名却散发着幽香。虽然外界的声音各异,内心的火焰却依然在争鸣,表达了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求。
作者介绍:孟郊,字东野,号天池,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刻的社会观察著称。他的诗常常表达对社会的批判和个人的感悟,尤其在晚年时的思考更为深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孟郊晚年,反映出他对佛教和儒学的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对知识、智慧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孟郊对老年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对信仰和知识的渴望。在年老时,他选择“抱佛脚”,象征着对宗教的依赖和慰藉。诗中提到的“教妻读黄经”,则体现了传承的意义。他对经典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他对文化的尊重与执着,而“经黄名小品,一纸千明星”则表达了古书的珍贵与知识的光辉。诗中多处使用意象,如“方寸抱万灵”,表现出内心的充实与对万物的包容。整首诗不仅流露出个人的情感,也折射出对时代变迁的思考,表现出对文化的敬畏和对智慧的追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知识和信仰的渴望,反映出个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测试:
孟郊在诗中提到的经典是:
A. 道德经
B. 黄经
C. 论语
D. 禅经
“蹴踏日月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C. 对人生的无奈
D. 对繁华的向往
诗中提到的“海萍国教异”说明了什么?
A. 各国文化差异
B. 教育的普及
C. 社会的和谐
D. 知识的统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