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14: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4:38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作者: 包佶 〔唐代〕
运筹时所贵,前席礼偏深。
羸驾归贫宅,欹冠出禁林。
凤巢方得地,牛喘最关心。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这首诗表达了在权势与地位之间的思考。诗中提到:智谋在关键时刻尤为重要,尤其是面对深厚的礼节和权力的场合;虽有疲惫的马车归回贫穷的家中,仍然带着一份不屈的精神;寓意深远,凤鸟栖息方能得地,而牛的喘息才是最关心的事;对高雅的期望希望能三次入朝,但东山的隐逸生活却难以寻觅。
包佶,字子伯,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诗歌以质朴、深刻著称,多描写人生哲理及官场之道。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盛世时期,诗人通过对自己处境的反思,表达了对权力与名利的追求与无奈,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深刻的哲理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诗人对时局的思考。诗的开头通过“运筹时所贵”引入了对智慧与谋略的重视,暗示在复杂的官场关系中,如何保持自己的格局和操守。接着通过“羸驾归贫宅”反映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显示出一种高洁的情怀。
“凤巢方得地”这一句,通过凤鸟的象征,表达了理想生活的追求,而“牛喘最关心”则暗示现实中辛劳与压力的无奈。最后一句“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更是将诗人的期待与现实的矛盾展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却又难以实现的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志向与困境,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在官场的无奈与对理想生活的渴望,表达了对权力、地位的思考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中“羸驾”指什么?
“凤巢”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人对“东山”的态度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