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双山过信公所居》

时间: 2025-04-26 22:43:42

诗句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43:42

双山过信公所居

原文展示

遥礼前朝塔,微闻后夜钟。
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
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
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

白话文翻译

我远远地拜访前朝的塔,微弱地听到后夜的钟声。
人世间的第四代祖师,仿佛在云中有一对双峰。
积雨封住了长满苔藓的小路,多年来像石松一样坚韧。
传递心性而不传法门,谁能继承这高深的踪迹呢?

注释

  • 遥礼:远距离的拜访或致敬。
  • 前朝塔:指的是过去某朝代的塔,象征着历史。
  • 微闻:微弱地听到。
  • 人间第四祖:佛教中指的是达摩,传说他在中国的传教地。
  • 云里一双峰: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可能暗指信公所居的环境。
  • 积雨:雨水积聚,通常用来形容天气的湿润。
  • 封苔径:被苔藓覆盖的小路。
  • 亚石松:坚韧的松树,寓意坚强不屈。
  • 传心不传法:强调内心的传承而非表面法则。
  • 高踪:指高深的道理或成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包佶,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据推测,他的诗作多受山水、佛教文化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寄情于自然,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文化繁荣、诗歌兴盛的时代。诗人可能在游历中,受到自然景观和佛教思想的启发,写下了这首诗,表达对历史与传承的思考。

诗歌鉴赏

《双山过信公所居》是唐代诗人包佶的一首描写自然与哲理的诗。通过对山水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传承的思考。

首句“遥礼前朝塔”以远观的方式,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这座塔不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历史的象征。接着“微闻后夜钟”,通过声音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氛围,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意境。夜钟的声音传来,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时间,铭记历史。

第三句“人间第四祖,云里一双峰”,则引入了佛教文化,提到“第四祖”达摩,暗示着这种传承不仅是世俗的,更是精神的。双峰的意象,既是自然的美丽,也是心灵的归宿,暗示了对信仰的追寻。

后面的几句则转向对自然的描写,“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诗人通过积雨和苔藓,表现了岁月的流逝与坚韧不拔的精神。最后一句“传心不传法,谁可继高踪”,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强调了内心的传承比外在的法则更为重要,暗示着对继承者的期待与追问。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追溯,也有对自然的描绘,更有对人生命题的深思,体现了唐代诗歌的典雅与深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遥礼前朝塔:远远地向前朝的塔致敬,表达了对历史的尊重。
  2. 微闻后夜钟:隐约地听到夜晚的钟声,营造出静谧的氛围,强调时间的流逝。
  3. 人间第四祖:提到达摩,强调了佛教的传承。
  4. 云里一双峰:形象地描绘出高耸的山峰,象征着信仰的高度。
  5. 积雨封苔径:描写湿润的自然环境,表现出岁月的积淀。
  6. 多年亚石松:用松树的坚韧来象征长久的生命力。
  7. 传心不传法:强调内心的传承重于外在的法则。
  8. 谁可继高踪:对继承者的追问,表达了对高尚品质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双峰比作信仰的象征,增强了诗意。
  • 拟人:通过“微闻”赋予声音以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 对仗:如“积雨封苔径,多年亚石松”,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传承与个人的内心修为,强调了内心的成长与对高尚品质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佛教精神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历史与信仰的厚重。
  • :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宁静。
  • 双峰:信仰的高度与追求的目标。
  • 苔径:岁月的积淀与生命的韧性。
  • 石松:象征着坚韧不拔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第四祖”是指哪位人物? A) 释迦牟尼
    B) 达摩
    C) 空海
    D) 慧能

  2. 诗中的“积雨封苔径”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干燥的环境
    B) 湿润的自然
    C) 荒凉的山野
    D) 繁华的城市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美
    B) 历史传承与内心修为
    C) 个人奋斗
    D) 社会变迁

答案

  1. B) 达摩
  2. B) 湿润的自然
  3. B) 历史传承与内心修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登高》 - 杜甫
  2. 《静夜思》 - 李白
  3.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表达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杜甫通过自然景观反映个人的苦闷与对国家的忧虑。
  • 《静夜思》:李白通过夜晚的寂静,引发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情感的深邃与纯粹。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传》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双山过信公所居》这首诗。

相关查询

寄唐州李玭尚书 杂曲歌辞。少年行二首 除官赴阙商山道中绝句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 其二 寄题宣州开元寺 忆齐安郡 洛中二首 奉和仆射相公春泽稍愆圣君轸虑嘉雪忽降…成四韵 寄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猜的词语有哪些 小字头的字 为德不卒 去太去甚 阜字旁的字 衣字旁的字 飠字旁的字 藉端 秃宝盖的字 藏头漏影 惟旧 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涸鲋得水 足不窥户 倾离 泥首 爱博不专 包含盖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