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塞上》

时间: 2025-04-30 14:30:27

诗句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0:27

原文展示:

草白河冰合,蕃戎出掠频。
戍楼三号火,探马一条尘。
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
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

白话文翻译:

在白草覆盖的河边,冰层已然封合,北方的戎族时常出征掠夺。
戍楼上的火光闪耀,探马留下的尘土在空中漂浮。
战士们在风霜中变得苍老,而将军却因雨露而显得年轻。
封侯的荣华并不由此而来,又有什么能安慰这些远征的士兵呢?

注释:

逐句解释:

  1. 草白河冰合:草丛覆盖着白霜,河面已经结冰。
  2. 蕃戎出掠频:蛮族(北方少数民族)频繁出征劫掠。
  3. 戍楼三号火:第三号戍楼上燃起了火光,表示警报。
  4. 探马一条尘:探马(侦查马)留下了一条尘土,表明有敌军接近。
  5. 战士风霜老:经历风霜的战士们已经变得苍老。
  6. 将军雨露新:将军受到雨露滋润,显得年轻有活力。
  7. 封侯不由此:封侯的荣华并不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
  8. 何以慰征人:又有什么可以安慰这些征战的人呢?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蕃戎”指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历史上常与中原王朝发生冲突,是诗人所处时代的一种社会现象。“封侯”则是指古代封赏制度,士兵希望通过战斗获得封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2年),字子美,号孟氏,唐代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边防生活,反映士兵的艰辛和将领的责任,作品风格豪放而沉郁。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边境战争频繁时期,北方民族对中原的侵扰时有发生,诗人通过描写战士们的辛劳与将军的年轻,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塞上》通过简练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边塞的严酷环境和士兵们的艰辛生活。诗中以“草白河冰合”开篇,营造出一种冷峻的氛围,仿佛让人感受到冰冷的风霜,展示了边疆的恶劣气候。接着“蕃戎出掠频”一句,直接揭示了边塞的紧张局势,北方的敌人时刻威胁着国家的安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对比“战士风霜老”与“将军雨露新”,深刻地表现出士兵在战斗中所承受的艰难与苦痛,而将军却因地位而享受着相对的安逸与年轻的容貌。这种对比不仅突出士兵的辛劳,也反映了士兵们内心的失落与对荣华富贵的渴望。

最后“封侯不由此,何以慰征人”一句,点明了诗的主题:士兵们的付出并没有换来应有的回报,封侯之路并非易事。诗人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同情与思考,反映了战争给人带来的无奈与悲痛。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传递出对边疆士兵的敬意与对战争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白河冰合:描绘了寒冷的自然环境,设置了诗的背景。
  • 蕃戎出掠频:直接引入战争主题,暗示了北方敌人的威胁。
  • 戍楼三号火:警报的意象,显示了战争的紧迫感。
  • 探马一条尘:侦查的细节,反映出战斗的准备。
  • 战士风霜老:士兵因战争而变得衰老,表现了对他们的同情。
  • 将军雨露新:将军的年轻显得对比鲜明,暗示了不公。
  • 封侯不由此:质疑封侯的意义与价值,反映了士兵的无奈。
  • 何以慰征人:提出问题,引发思考,表达对士兵命运的关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战士风霜老,将军雨露新”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用“草白”、“冰合”比喻环境的寒冷,营造出一种压迫感。
  • 情感抒发:通过对士兵和将军的描写,传达出对战争的批判和对士兵的同情。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艰苦环境和士兵的辛劳,探讨了战争的残酷和士兵所承受的无奈与失落,表达了对士兵命运的关注和对荣华富贵的质疑,反映了战士们对平凡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白:象征寒冷与孤独,反映战争的艰苦环境。
  • 河冰:暗示严冬,代表着战斗的无情与冰冷的现实。
  • 戍楼:象征保卫国家的责任与压力。
  • 探马:代表侦查和战斗准备,体现出战争的紧迫感。
  • 风霜:象征士兵所经历的艰难困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白河冰合”描述了什么样的环境? A. 春天的温暖
    B. 寒冷的冬天
    C. 炎热的夏天

  2. “战士风霜老”的意思是? A. 士兵因战斗而变得年轻
    B. 士兵因经历艰难而显得苍老
    C. 士兵享受安逸生活

  3. 诗中提到的“蕃戎”指的是? A. 中原汉族
    B. 北方少数民族
    C. 西域商人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出塞》
  • 高适《别董大》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中表现了战乱对人民生活的影响,关注百姓的苦难,与杜荀鹤的《塞上》相辅相成,均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
  • 王之涣《登鹳雀楼》则展现了壮丽的边塞景色与豪情,与《塞上》的沉重气氛形成对比,体现出不同诗人的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杜荀鹤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边塞诗研究》

相关查询

汉宫春 题西山玉隆宫 水调歌头 登紫霄峰 汉宫春·吟发萧萧 西江月(为赵元父赋雪梅图) 金盏子 庆清朝慢 浣溪沙 三姝媚(古卫舟。人谓此舟曾载钱塘宫人) 桂枝香(题写韵轩) 更漏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断袖之癖 西字头的字 延昌 矜智负能 包含躬的成语 笔悬 包含匡的词语有哪些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三撇旁的字 见字旁的字 租课 私字儿的字 散发披襟 化为泡影 齐字旁的字 饮冰食檗 包含伸的成语 右广 愁眉苦目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