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2:51: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2:51:06
常闻贫贱士之常,嗟尔富者莫相笑。
男儿得路即荣名,邂逅失途成不调。
古人结交而重义,今人结交而重利。
劝人一种种桃李,种亦直须遍天地。
一生不爱嘱人事,嘱即直须为生死。
我亦不羡季伦富,我亦不笑原宪贫。
有财有势即相识,无财无势同路人。
因知世事皆如此,却向东溪卧白云。
常听说贫穷的士人常常遭遇困境,唉,富人可不要嘲笑他们。
男子汉如果走上了仕途就会声名显赫,而偶然失意就会受到冷落。
古人交朋友重视义气,而今人交朋友则重利。
劝人种树结桃李,种树就必须遍及天地。
一生不愿意为他人操心,若要操心就要关乎生死。
我不羡慕季伦的富贵,也不嘲笑原宪的贫困。
有钱有势时常能结交朋友,没钱没势的则是同路人。
因此我了解世事皆如此,便在东溪边卧于白云之下。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号孟氏,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鬼”。他以其诗歌的直白和情感的深邃而著称,常常关注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
《伤时》写于唐代中期,社会风气日益趋向功利,诗人在此诗中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反思与批判,以及对友情与富贵的思考。
《伤时》是一首具有强烈社会批判意识的诗。诗人通过对比古今交友理念的变化,揭示出当时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与功利。诗中开篇便以“常闻贫贱士之常”引入,语气中带有对富人嘲笑贫贱士人的无奈与愤慨。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得路即荣名”的世俗观念的不满。
孟郊在诗中提到古人重义,今人重利,鲜明地指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人际关系,还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越来越淡薄。在劝人种树结桃李的句子中,诗人似乎在呼唤一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但却又意识到这在现实中是多么困难。
最后,诗人选择在“东溪卧白云”中自我放逐,展现了他对世事的透彻理解和对庸俗社会的拒绝。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又有个人的孤独与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孟郊作为士人的无奈与坚守。
孟郊在诗中对古人和今人交友理念的看法是什么?
A. 古人重义,今人重利
B. 古人重利,今人重义
C. 古今无区别
D. 古人重视名声
诗中提到的“季伦”和“原宪”分别象征什么?
A. 富贵与贫穷
B. 名声与地位
C. 志向与理想
D. 朋友与敌人
诗人最后选择在哪里隐逸?
A. 西山
B. 东溪
C. 南海
D.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