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1:4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1:49:06
本末一相返,漂浮不还真。
山野多馁士,市井无饥人。
虎豹忌当道,糜鹿知藏身。
奈何贪竞者,日与患害亲。
颜貌岁岁改,利心朝朝新。
孰知富生祸,取富不取贫。
宝玉忌出璞,出璞先为尘。
松柏忌出山,出山先为薪。
君子隐石壁,道书为我邻。
寝兴思其义,澹泊味始真。
陶公自放归,尚平去有依。
草木择地生,禽鸟顺性飞。
青青与冥冥,所保各不违。
本末倒置,真理却飘浮不定。
山野中有许多饥饿的士人,而城市却没有一个饥饿的人。
虎豹在路上都要避让,麋鹿知道躲藏身形。
可惜那些贪图竞争的人,日日与灾祸相亲近。
人的容貌年年在变化,得利的心思朝朝在更新。
谁知道富贵带来的祸患,为什么只追求富贵而不知贫贱?
珍宝出土后反而变为尘埃,出土的璞玉先要遭受尘埃的侵扰。
松柏出山后也会成为柴薪,出山先成薪火。
君子隐居在石壁旁,读道书为邻居。
在寝与兴之间思考其义,淡泊的生活才是真正的滋味。
陶渊明自得其乐归隐,依然能得到安宁。
草木选择适合的地方生长,鸟儿们顺其自然飞翔。
青青与冥冥,所保各不相违背。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性情孤高,作品以豪放、深刻见称。孟郊生于贫寒之家,经历坎坷,常以隐士自居,形成他作品中浓厚的隐逸情怀和对人世的思考。
《隐士》是在孟郊对社会现象及个人境遇的反思中写成,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隐士》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思考,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反思与对隐逸生活的推崇。孟郊在诗中揭示了社会中贪婪与竞争的现象,指出了富贵所带来的祸患,揭示了人心的浮躁和变化。诗中提到的“虎豹忌当道,糜鹿知藏身”形象地表达了在险恶环境中,生存的智慧与方式。隐士的生活态度在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强调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处世哲学,展现了孟郊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社会贪婪与竞争的批判,提倡隐逸与淡泊的生活态度,强调内心的宁静与真实。
《隐士》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奈何贪竞者”指的是哪类人?
诗的主题思想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