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2: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2:57
原文展示: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白话文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节,我登上望乡台,身处他乡,举杯为远行的客人送别。人们已经厌倦了南方的艰苦生活,而北方的鸿雁为何还要飞来这里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勃(650年—676年),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的诗歌风格清新,多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王勃在重阳节登高望远时所作,表达了他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当时他可能因仕途不顺或游历在外,感受到了南方的艰苦和异乡的陌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重阳节登高为背景,通过“望乡台”和“鸿雁”两个意象,深刻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诗中“人情已厌南中苦”一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南方艰苦生活的厌倦,而“鸿雁那从北地来”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思乡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王勃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思乡和孤独。诗人通过重阳节登高的习俗,表达了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通过对南方艰苦生活的厌倦和对北方鸿雁的向往,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九月九日”指的是什么节日? A. 中秋节 B. 重阳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诗中的“望乡台”象征什么? A. 思乡之情 B. 登高望远 C. 送别客人 D. 南方艰苦
诗中的“鸿雁”象征什么? A. 北方和家乡 B. 南方艰苦 C. 重阳节 D. 送别客人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