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4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9:29
原文展示:
西山十首 其七 李东阳 〔明代〕 千仞高峰十丈台,坐看秋色转悠哉。 水流涧石丛中响,云度山墙缺处来。 洞口花深无路入,岩根树老更谁裁。 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
白话文翻译:
我坐在千仞高峰上的十丈高台上,悠闲地观赏着秋色的变化,感到无比惬意。 水流在涧石丛中发出响声,云朵从山墙的缺口处飘来。 洞口的花丛深邃,似乎没有路可以进入,岩根处的古老树木,又有谁能修剪呢? 匡庐的诗句虽然美好,但终究难以与之相和,我感到自己愧对当年李白的才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字宾之,号西涯,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文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诗是他在游览西山时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西山游览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秋色的喜爱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提到的“匡庐”和“李白”,暗示了他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西山秋色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诗中“千仞高峰十丈台”一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高台的雄伟,而“坐看秋色转悠哉”则表达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后两句通过对水声、云影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结尾处提到“匡庐句好终难和,愧杀当年李白才”,既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敬仰,也流露出对自身才华的自谦,使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西山秋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中既展现了自然的壮美,也流露出对古代诗人的敬仰和对自身才华的自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千仞高峰十丈台”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夸张 B. 拟人 C. 对比 答案:A
诗中“坐看秋色转悠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A. 忧郁 B. 悠闲 C. 激动 答案:B
诗中“匡庐句好终难和”表达了诗人对谁的敬仰? A. 杜甫 B. 李白 C. 王维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