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蜀中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1 13:42:51

诗句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斲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

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3:42:51

原文展示:

渚远江清碧簟纹,小桃花绕薛涛坟。
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
窗下斲琴翘凤足,波中濯锦散鸥群。
子规夜夜啼巴树,不并吴乡楚国闻。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蜀中美丽的景色。遥远的水边,江水清澈如碧色的绢帛,岸边的小桃花环绕着薛涛的坟墓。朱红的桥直通金门的道路,粉色的土堞高耸入云,与玉垒山相连。窗下我斲琴,琴声如同翘起的凤凰之足,波中嬉戏的锦鲤散落在鸥群之中。夜晚,子规在巴树上不断啼叫,声音却没有传到吴国和楚国。

注释:

  • :水边的小洲。
  • 簟纹:指如绢帛般清澈的江水。
  • 薛涛:唐代女诗人,以小桃花著称。
  • 朱桥:红色的桥。
  • 金门路:指通往金门的路,象征繁华和富贵。
  • 粉堞:用粉色土堞建成的土台。
  • 玉垒云:指高耸如玉的山峰,云雾缭绕。
  • 斲琴:斲(切、削)的意思,指弹琴。
  • 翘凤足:形容琴的样子像凤的足。
  • 濯锦:在水中洗涤锦绣的意思。
  • 子规:杜鹃,因其叫声而得名。
  • 巴树:指生长在巴蜀地区的树木。

典故解析:

  • 薛涛坟:薛涛是唐代著名女诗人,因其才华和美丽而闻名,诗中提到的坟墓表明对她的怀念与敬仰。
  • 子规啼:子规是杜鹃,古代常用来象征离别与思念,诗中提到的声音传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郑谷,字穆晨,唐代诗人,生于晚唐,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抒发个人情感,作品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郑谷在蜀地的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蜀中美景的赞美与对历史人物的缅怀。

诗歌鉴赏:

《蜀中三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蜀地的独特美景及其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诗的开头以“渚远江清碧簟纹”描绘了水域的清澈与宁静,随后引入薛涛的坟墓,既是对这位历史女性的悼念,也是对她作品的致敬。接下来的“朱桥直指金门路”,则展现了通向繁华的愿景,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通过“窗下斲琴翘凤足”表现了作者的文人情怀,斲琴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也传达了对灵魂寄托的追求。最后,子规的啼叫将诗人内心的忧伤与思乡之情推向高潮,表达出一种无法逃避的孤独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的交融,传递出一种美丽而又略带哀愁的情感,令人感受到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逝去岁月的怀念。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渚远江清碧簟纹”:描写远处的小洲和清澈的江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2. “小桃花绕薛涛坟”:小桃花环绕着薛涛的坟墓,表达对她的缅怀。
    3. “朱桥直指金门路”:红色的桥直通繁华的道路,象征着美好的未来。
    4. “粉堞高连玉垒云”:粉色的土堞与高峰相连,构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5. “窗下斲琴翘凤足”:窗下弹琴,表现出文人雅士的情怀。
    6. “波中濯锦散鸥群”:水中嬉戏的锦鲤与鸥群,描绘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7. “子规夜夜啼巴树”:夜晚杜鹃的啼叫,寄托思乡之情。
    8. “不并吴乡楚国闻”:声音未传到其他地方,强调了孤独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琴声比作翘起的凤凰之足,生动形象。
    • 对仗:如“朱桥直指金门路,粉堞高连玉垒云”,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主题思想:诗的主题在于描绘蜀地的自然美景,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意象分析:

  • :象征着清澈与宁静,体现了自然之美。
  • 小桃花:代表着生命的脆弱与美丽,寄托了对薛涛的怀念。
  • 朱桥与金门路:象征着繁华与美好的未来。
  • 杜鹃:象征着思念与离别,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薛涛”是谁?

      • A. 唐代女诗人
      • B. 唐代书法家
      • C. 唐代画家
      • D. 唐代歌手
    2. “子规夜夜啼巴树”中“子规”指的是哪种鸟?

      • A. 燕子
      • B. 杜鹃
      • C. 喜鹊
      • D. 鹰
    3. 诗中提到的“朱桥”象征着什么?

      • A. 交通便利
      • B. 繁华的生活
      • C. 自然美景
      • D. 历史遗迹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白居易
    • 《静夜思》——李白
  • 诗词对比

    • 郑谷的《蜀中三首 其三》与白居易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两者都描绘自然风光,但郑谷更多地融入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而白居易则倾向于表现季节的变迁与人情的温暖。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传》

相关查询

对雨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 成都府 江陵望幸 甘林 放船 喜雨 散愁二首 又上后园山脚 近闻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建之底的字 同舟遇风 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附肤落毛 风字旁的字 随时变化 老郎神 包含侨的词语有哪些 直弦 冰箱 靡骨 攴字旁的字 水中捞月 修寿 小字头的字 清官能断家务事 包含侬的词语有哪些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