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51: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51:31
吴松道中二首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清晨的道路上细雨纷纷,江边的树叶正随风飘落。
天气寒冷,雁声急促,年末的旅途显得遥远。
鸟儿见到帆船飞快逃避,鱼儿因桨声惊跃而跳。
孤舟停泊在何处呢?霜月下系在了枫桥。
该诗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雁声”和“霜月”可以联想到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自然意象,象征着孤独与旅途的艰辛。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叔明,号千岩,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词,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较高成就。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或许在外出旅途中感受到的孤独与凄凉,反映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及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
《吴松道中二首》以清晨的细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寂寥的氛围。诗中的“晓路雨萧萧”,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和孤独。接着,诗人通过“江乡叶正飘”展示了秋冬交替的景象,给人以时光流逝的感觉。随着“天寒雁声急”,诗人感受到寒冷的气候和远行带来的急迫心情,表现了对归宿的渴望。
接下来的几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通过对动物的描写,生动展现了自然界的敏感与活力,进一步增强了孤舟的孤独感。最后一句“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将全诗推向高潮,诗人直面孤独,思索自己在浩瀚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表现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归宿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感和对归宿的渴望,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晓路”指的是哪个时间段的道路?
“岁晚客程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霜月”象征着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