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东皋十首 其五》

时间: 2025-05-07 05:06:06

诗句

新植青桐小径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06:06

原文展示:

新植青桐小径成,两行萱草一时荣。
春风百卉芳菲尽,长夏幽花却称情。

白话文翻译:

新种的青桐树下,小路已经形成;
两旁的萱草同时盛开。
春风吹过,百花的芳香都已消散,
而在漫长的夏季,幽静的花儿却仍然引人入胜。

注释:

字词注释:

  • 青桐:一种树木,常用作建筑和乐器的材料。
  • 小径:小路,通常指人行的狭窄道路。
  • 萱草:即萱草,寓意母爱,古人常用作思母之情的象征。
  • 芳菲:花香和芬芳的意思,指花朵的美好和香气。
  • 幽花:幽静的花,指那些不张扬但却很美丽的花。

典故解析:

  • 萱草:在古代文学中,萱草常被用来象征母亲的思念与亲情,因其能忘忧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子昂,号容斋,宋代诗人,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注重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
《东皋十首》中,晁补之描绘了东皋的自然景色,表达对春夏季节变化的细腻感受,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夏交替之美的敏感与细腻的感受。首句中的“新植青桐小径成”,描绘了新种植的青桐树下形成的小路,展现出一种宁静而自然的氛围;而“两行萱草一时荣”则引入了萱草,象征着母爱和温暖。接下来的“春风百卉芳菲尽”,则传达出春天的繁华即将结束,进入长夏的预感,而“长夏幽花却称情”则让人感受到夏季的静谧与深远的情感。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似乎在感慨时光流逝带来的变化。这种对比与转折,使得诗歌更具层次感,突显了诗人对自然、时间与情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新植青桐小径成:新种的青桐树旁的小路已经形成,表现出新生和生机。
  • 两行萱草一时荣:两旁的萱草同时盛开,象征着家庭的温暖和母爱的美好。
  • 春风百卉芳菲尽:春风吹拂,万花凋零,暗示春天的短暂与惆怅。
  • 长夏幽花却称情:而在漫长的夏季,虽无繁花似锦,却有静谧之美,令人沉思。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对“新植青桐”和“两行萱草”形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青桐与萱草构成了生机与温情的意象,春风与长夏则体现了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夏之交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对时间流逝、生命变化的感慨,以及对亲情的深刻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桐:象征生机与希望。
  • 萱草:象征母爱与思念。
  • 春风:象征青春与短暂的美好。
  • 幽花:象征内敛的美与深刻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青桐”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树
    C. 一种草

  2. 诗人通过哪些意象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 A. 青桐
    B. 萱草
    C. 春风

  3. “春风百卉芳菲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晁补之的《东皋十首》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晁补之更侧重于对生活细腻的观察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在背景中渗透了历史的沧桑与国事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大观》
  • 《中国古典诗歌选》

相关查询

望江南 望江南 其五 望江南六十四阕 其四十七 望江南 江南词六首 其一 望江南 其十七 望江南 其二十四 青墩初夏词 望江南 望江南 寄曹苇坚 望江南 咏萤 望江南 其四 本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注册商标 压轴戏 六韬三略 香字旁的字 周重 有风有化 玉字旁的字 齐字旁的字 南阮北阮 鬯字旁的字 课筒 且战且退 普度 手字旁的字 锦团花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