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姑苏杂咏 师子林十二咏 指柏轩》

时间: 2025-05-02 14:32:55

诗句

清阴护燕几,中有忘言客。

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55

原文展示:

清阴护燕几,中有忘言客。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几只燕子在树阴下栖息,树下坐着一个忘却言语的客人。当有人来询问时,他却没有回应,只是微笑着指向庭前那棵柏树。

注释:

  • 清阴:清凉的阴影,指树荫。
  • 护燕几:护卫燕子栖息的地方。
  • 忘言客:忘却言语的客人,形容人处于宁静之中,心无杂念。
  • 人来问不应:有人来问他却不回应。
  • 笑指庭前柏:微笑着指向庭前的柏树,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高启(1487年-1535年),字季朗,号文清,明代诗人,出身于浙江,他以诗歌和散文著称。高启的诗风清新脱俗,注重抒发个人的情感和自然的美,常被称为“明初四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高启晚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淡然态度。此时的社会动荡以及个人的生活境遇影响了他的创作,诗中渗透着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姑苏杂咏·指柏轩》是一首典型的高启风格的诗作,简洁而富有哲思。全诗以清幽的环境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通过描绘燕子在树阴下栖息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同时,忘却言语的客人更是增添了一层哲理的意味,似乎在表达一种对世事的超然态度。

诗中“人来问不应,笑指庭前柏”的描写,表明了诗人对外界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展现出一种“无问西东”的洒脱。柏树作为长青树,象征着坚韧和长久的生命力,也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意境深远,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高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清阴护燕几:描绘出树荫下的宁静场景,燕子在此栖息,象征着自在和安宁。
  2. 中有忘言客:引入人物,强调这个客人处于一种超然的状态,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3. 人来问不应:表现出客人对外界的漠视和内心的宁静,突显出一种高洁的情操。
  4. 笑指庭前柏:微笑指向柏树,表明他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达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清阴与燕子、柏树的结合,形成了宁静的意象。
  • 对仗: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了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幽静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阴:象征宁静和清凉,暗示内心的平和。
  • 燕子:象征自由和生命的活力。
  • 忘言客:代表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 柏树:象征坚韧和持久的生命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高启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忘言客”指的是: A. 忘记了自己的名字
    B. 忘却了世俗的烦恼
    C. 不会说话的人
    D. 只会微笑的人

  3. 诗中提到的树是什么? A. 杨树
    B. 榕树
    C. 柏树
    D. 柳树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诗词对比

  • 高启的《指柏轩》与王维的《山中问答》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高启更强调人内心的超然,而王维则更多地探索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高启研究》
  • 《高启诗词全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凉风叹 醉中酬殷协律 山中独吟 登阊门闲望 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晚春欲携酒寻沈四著作,先以六韵寄之 早朝贺雪寄陈山人 赠皇甫六张十五李二十三宾客 寒食 题崔少尹上林坊新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移根接叶 私字儿的字 遗开头的成语 天下汹汹 辛字旁的字 耳刀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十夫榪椎 包含首的词语有哪些 心平气定 心开头的成语 适野 求生害义 荼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不依不饶 世间法 壮志凌云 偃帖 虎字头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