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0:49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这首诗的意思是:想要穿过九曲河道通向淮河,只需要春天的农夫几天的工夫。然而,只要看到三十里外的荷花盛开,又何必再去寻找大雷宫呢?
作者介绍: 晁补之(约1050-1120年),字良弼,号石林,宋代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是山水田园诗。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经济困窘的年代,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扬州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向往。作者首先提出一个设想——想要穿过曲折的河道,通向淮河,暗示了对远方的追求。然而,紧接着,他又以“只费春夫数日工”来表达对于这种追求的轻松与自然,似乎一切都不再是负担,而是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接下来的“但见荷花三十里”则展现了扬州的自然美景,三十里外的荷花盛开,给人以无限的想象与美的享受。这种美的存在,让他认为追求更高的目标,例如“大雷宫”,显得多余。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当下美好生活的珍惜,更加体现了一种“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
整首诗通过对比,揭示了生活与自然的和谐,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荷花的美丽与大雷宫的遥远形成鲜明对比,呼应了诗人对现实的感悟。这个过程让我们体会到,真正的快乐往往源自于对身边事物的发现与欣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知足常乐的生活哲学,鼓励人们珍惜身边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表达对生活的满足?
A. 九曲河
B. 荷花
C. 大雷宫
诗中提到的“春夫”指的是谁?
A. 农民
B. 商人
C. 学者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远方的追求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知足常乐
C. 对社会的批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然而,晁补之的诗更强调对眼前美好的珍惜,而白居易的诗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离别的感慨。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