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蔡州叔父金部挽歌辞五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12:33:57

诗句

青史他年羡二疏,功成脱屣向迷涂。

薄游竟后抛官约,常愧都门长大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3:57

原文展示

青史他年羡二疏,
功成脱屣向迷涂。
薄游竟后抛官约,
常愧都门长大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上著名人物的羡慕与叹息。诗人感叹,历史上有二位“疏”人(即二疏,指的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王羲之的《十七帖》,在这里引申为有成就的人物),而我却在功成名就后迷失了方向。后半部分则表达了诗人放弃官场约定的无奈,以及对身为长大夫(高官)的自愧。

注释

  • 青史: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典籍。
  • 二疏:这里是指历史上著名的“二疏”——“王安石”和“苏洵”,也可以引申为有成就的人物。
  • 脱屣:脱掉鞋子,寓意放下功名利禄。
  • 薄游:指轻松的游玩。
  • 官约:指官场的约定、规矩。

典故解析

“二疏”典故源于历史上著名的文人,他们以才华著称。诗中以此为引,表明诗人对才能的向往与自我反思。脱屣和迷涂则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困惑与不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山人,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其豪放、清新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晁补之的晚年,期间他经历了政治变迁与人生的起伏,这使得他对人生的反思更加深刻,尤其在面对功名与个人理想的矛盾时,产生了较为复杂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羡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与无奈。开头两句提到“青史”和“二疏”,表现出对历史成就的向往与敬仰。而“功成脱屣向迷涂”则暗示了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可能会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不屑与反思,透出一种对社会地位的质疑和对个人理想的追求。整体而言,诗歌在对历史的回顾中,表现出一种对人生无常的感慨,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青史他年羡二疏:表现了对历史上杰出人物的羡慕。
  2. 功成脱屣向迷涂:在获得成功后,诗人却感到迷茫。
  3. 薄游竟后抛官约:在轻松游玩后,诗人选择抛弃官场的约束。
  4. 常愧都门长大夫:诗人对自己的身份感到羞愧,反映出对自我价值的困惑。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尾句相对称,形成鲜明对比。
  • 比喻:将历史人物的成就与自身的迷惘形成对照。
  • 象征:青史象征历史的荣耀,官约象征社会的约束。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历史的羡慕与自我反思,展现了对官场生活的质疑与对理想追求的渴望,表达了在功成名就后所感受到的迷茫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史:象征历史的荣耀与成就。
  • 二疏:象征才华与成就的人物。
  • 脱屣:象征放下功名与追求自由。
  • 都门:象征官场生活与社会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二疏”指的是哪两位历史人物?
    A. 王羲之和王安石
    B. 苏洵和苏轼
    C. 李白和杜甫
    D. 以上均不正确

  2. “功成脱屣向迷涂”中的“脱屣”意指什么?
    A. 脱掉鞋子
    B. 放下功名
    C. 迷失方向
    D. 不再回头

  3.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A. 羡慕
    B. 不屑
    C. 感激
    D. 无所谓

答案

  1. D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李白《将进酒》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词对比

与晁补之的作品相比,杜甫的《登高》同样表达了对人生遭遇的感慨,但其情感更加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个人失落的双重主题。而李白则以豪放的姿态展示了对人生的洒脱,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晁补之传》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深入理解《蔡州叔父金部挽歌辞五首 其三》。

相关查询

送友人游梅湖 春怨 古风其十一 舞曲歌辞 其三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杂言用投丹阳知己兼奉宣慰判官(以下见《诗纪》) 送王孝廉觐省 越女词其四 清平调·其一 玉阶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火 蠲邪 示字旁的字 惇信明义 丶字旁的字 一发千钧 刬草除根 包含韧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昃的词语有哪些 艸字旁的字 于徐 龙篆 甫刑 华胥之梦 锥刀之末 矢字旁的字 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